|
|
|
山長水闊,行則將至——校長孫友宏院士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24-2025學年開學典禮暨教師節(jié)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
http://www.qdjyhjx.com 2024年9月8日 來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今天,我們隆重舉行2024年新生開學典禮暨教師節(jié)表彰大會,共同見證2524名本科生新同學、3024名研究生新同學、71名留學生新同學和140名新入職教師、博士后與地大的“雙向奔赴”。在此,我謹代表雷涯鄰書記和全校師生員工,向你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祝賀!向到場的全校教師致以節(jié)日的祝福和由衷的敬意,提前祝大家教師節(jié)快樂!
在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很高興認識這么多青春洋溢的新面孔。你們當中年齡最小的佘牧坤同學,今年只有14周歲;年齡最大的江濤同學,即將迎來51歲生日。你們從遠方來,袁浩寧同學從哈爾濱騎行1300公里,跨越千山萬水奔赴一場和地大的約定!你們從前線來,陳誠同學退伍期間主動參與抗洪救災,3天轉運受災群眾300余人,在地大續(xù)寫青春的榮光!你們從基層來,“全國行政復議先進個人”李佳璇、帶領村委會獲“全國先進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表彰的關鑫宇,從田間地頭走進大學課堂,來地大充電蓄能!今天,我們還迎來了王錦博、譚旭冉、郭英琦、張萌、賀銘哲、武宗宇、楊冬晴、何軍健、趙玉潔、馬嘉和、馮雪燕、郭金澤等12位同學的生日,讓我們用掌聲共同祝福他們生日快樂!從今天起,你們有了嶄新而共同的名字——地大人。你們的未來,與地大休戚相關、榮辱與共!
剛剛,我們舉行了校旗入場儀式。在中國地大的;丈希兴膫承載著“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校訓精神,代表著學校傳承與發(fā)展的核心元素,分別是地質錘、指南針、放大鏡、經緯線。
地質錘錘煉精神品格。地大的起源與發(fā)展,始終與國運相連、與時代同步。1952年,在毛澤東同志“開發(fā)礦業(yè)”的偉大號召下,地大應運而生。從科學服務抗戰(zhàn),到摘掉“貧油”的帽子,再到助力國民經濟發(fā)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xiàn)代化……我們的地大,始終扎根祖國大地,勇立時代潮頭,培養(yǎng)了一批批社會主義建設的開路先鋒,一位位投身西部、服務基層、成才創(chuàng)業(yè)的先進典型,一個個“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時代新人。他們當中,涌現(xiàn)出以溫家寶同志為代表的大批精英翹楚,47位兩院院士,和無數(shù)扎根一線、默默奉獻的平凡英雄。20余萬畢業(yè)生從這座“搖籃”出發(fā),牢記“聽黨話、愛祖國、能吃苦、做先鋒、敢探索”的殷殷囑托,把熱血與汗水揮灑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地質報國的精神,在一錘一錘的鏗鏘中、一步一步的腳印里傳承發(fā)揚。
指南針指引求索方向。地大的初心與使命,在于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青春引路。學生成長成才的背后,是無數(shù)辛勤的身影,在教壇深耕。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剛剛,我們對上一學年取得突出成績的老師們予以了表彰。全國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王根厚教授帶領團隊堅守西藏羌塘地質野外調查30年,將課堂連通到艱苦野外,為國家地學行業(yè)輸送了一批批優(yōu)秀人才;“北地先鋒”十佳教育工作者劉俊來教授不畏高齡,親赴喜馬拉雅缺氧環(huán)境現(xiàn)場指導;李紅誼教授主動請纓,連續(xù)5年利用業(yè)余時間義務舉辦論文撰寫講座……三尺講臺上,以他們?yōu)榇淼牡卮蠼處煾首龃攀L針,通南北、明方向,為學生的成長成才立起航標。
放大鏡聚焦國家需求。地大的智慧與力量,凝聚在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的廣闊征程。我們敢為人先,向縱深探索,聚焦深地、深海、深空、深時開展攻關!暗貧ひ惶枴蓖M地球深處,鉆透白堊紀,吹響“向地球深部進軍”的號角;金屬同位素示蹤深部碳循環(huán)揭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地質線索;成礦預測與找礦創(chuàng)新理論筑牢“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堅實基礎;平朔礦區(qū)生態(tài)修復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寫照;世界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質圖集為未來載人登月和月球基地選址提供了重要科學支撐。莫宣學院士帶領研究團隊50多年持續(xù)開展青藏高原巖漿作用與深部過程及其成礦效應研究,指導團隊獲得我校第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地大人手中的放大鏡,凸顯著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大戰(zhàn)略意義,折射出科研實力的整體躍升,也點燃了科技自立自強的強國夢想。
經緯線織就走向世界的通途。地大的目標與愿景,是建設成為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我們開放包容,著力推動全球科學合作和科技發(fā)展。去年,由我校王成善院士、成秋明院士等牽頭發(fā)起的深時數(shù)字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正式獲國務院批復立項,成為我國牽頭組織的第一個國際大科學計劃,發(fā)起了科技創(chuàng)新與國際合作的新疆域。我們兼容并蓄,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chuàng)新要素,在希臘愛琴海、俄羅斯貝加爾湖、意大利阿爾卑斯山等地成立了8個國際實踐教育教學基地。經線緯線縱橫一繞,將世界與個人的命運聯(lián)結。今日的地大,立足中國、胸懷世界!
同學們,臂膀上的;帐悄銈兗鐡闹厝闻c使命,是學校對你們的祝福與厚望,也必將成為你們前行的動力與底氣。你們踏上的這條大學之路,就像西行取經,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fā)!《西游記》七十四回說到,師徒取經途中,忽見一山高聳入云,三藏問:“前面這山十分高聳,不知有路通行否?”悟空笑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豈無通達之理?可放心前去!
每個人前行的路上,總有一座高山。
如果這山是你心中的目標,就去成為翻山越嶺的攀登者。
在與你們同齡的時期,17歲的馬克思把“選擇最能為人類幸福而勞動的職業(yè)”確立為人生理想,16歲的李四光許下“努力向學,蔚為國用”的錚錚誓言,24歲的黃大年在畢業(yè)贈言冊上簡短有力地寫下“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歷史和現(xiàn)實證明,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你們的志向,不僅影響個人的前途,而且關乎國家的命運,更決定著世界的走向!為向全人類發(fā)出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冰川的呼聲,你們的學長、青年科學探險家溫旭,獨自從南極大陸的海岸出發(fā),在零下40攝氏度的極限環(huán)境下,歷經58天,跨越1500公里,到達南極極點,創(chuàng)造了單人無助力徒步南極點最遠距離的世界紀錄,向全球展現(xiàn)了一個中國青年的膽識與氣魄。青年的志氣,像極晝日里永不落下的太陽,明亮滾燙。
校友、青年科學探險家溫旭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希望你們,有敢立“青云之志”的勇氣、笑對“山重水復”的心氣,去征服看似不可逾越的高峰!
如果這山是你眼前的阻礙,就去成為移山填海的奮斗者。
今年是我校於崇文院士誕辰100周年。於先生曾在讀過的書籍扉頁,留下了親筆摘錄的屈原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於崇文先生始終潛心地學基礎理論研究,在將化學、數(shù)學、物理學和復雜性科學與地球科學相結合的道路上,進行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探索。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思路需要海量的文獻資料,在沒有互聯(lián)網的年代,他常蹬著自行車,在學校和數(shù)公里外的多家圖書館之間來回穿梭,找到了要用的資料,便一字不漏地抄下來,重點部分用紅筆勾畫,精讀批注!皩W習思考、鍥而不舍”,正如先生對自己學習工作歷程的總結,在苦練本領、增長才干的黃金時期,坐得住冷板凳、啃得了硬骨頭,不斷激發(fā)主動學習、深度學習、持續(xù)學習的“自我驅動力”,便是成事的關鍵。
成功之路從來都沒有捷徑。希望你們,有“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決心、“日夜叩石墾壤”的恒心,把困難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小事當作大事干、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直至踏平山海!
如果你對這山外的世界充滿好奇,就去成為開山辟路的創(chuàng)造者。
80多歲高齡仍活躍在科研一線的李曙光院士曾說:“高考是人生新的起點,如今的青年一代應該努力學習知識,站在更前端去觀察世界!备岸,是時代浪潮的前端,也是科技發(fā)展的前端。1956年,黨中央號召向科學進軍,24歲的彭志忠先生首次測定葡萄石晶體結構,攻克了被國外礦物學家稱為“沒有搞清楚的最后一個重要硅酸鹽結構”的世界難題,在世界礦物晶體結構領域里填補了中國的空白。今年,我校博士畢業(yè)生王艷娟作為第一作者打破西方壟斷,建立了第一個由我國科研團隊主導建立的礦物超族分類命名體系,為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領域的稀土元素的遷移、沉淀機制研究提供了新的參考。
站在更前端,是力爭在世界發(fā)展的大勢里、科技創(chuàng)新風起云涌的態(tài)勢中,實現(xiàn)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跨越。希望你們,有“行成于思”的認知力、“常為新”的創(chuàng)造力,以獨立的思考、活躍的思想、敏捷的思維,主動探索山外的青山!
二三星斗胸前落,十萬峰巒腳底青。地大人心中有山,更常!吧碓诖松街小薄n^頂是浩瀚星空,腳下是崇山峻嶺,一代代地大人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攻堅克難,矢志探究地球演化過程、探索生命演化歷史、探尋環(huán)境演化規(guī)律。青青山色,正如青年朝氣蓬勃的本色,也是地大人特有的底色。愿你們以群山為友、以群山為師,用腳步丈量廣闊山河,用心靈感知地球脈搏,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回望地大70余載發(fā)展歷程,大師云集,高山仰止。在學校獨享“太老師”美稱的袁復禮先生,開設了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門“地貌學和第四紀地質學”課程,大力推動了學科的發(fā)展;著名礦床學家和地質工程學家馮景蘭先生,以“譬如積薪,后來居上”為人生格言,培育了承擔國家地質工作和地質教育重任的幾代中堅力量;池際尚、涂光熾、張炳熹先生義無反顧放棄海外的優(yōu)越條件,與一百多位科學家同乘“威爾遜總統(tǒng)號”歸國,沖破重重阻礙投身新中國建設……以他們?yōu)榇淼囊淮卮蠼處熀裰矏蹏閼选㈨频Z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嘉惠后學、桃李芬芳!
老師們,9月10日,即將迎來我們教師的節(jié)日,也是我國第40個教師節(jié)。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的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賦予了新時代人民教師崇高使命,也成為了教師群體的共同價值追求。我們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做學生為人的示范,以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yǎng)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為己任,堅定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陶冶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做學生為學的模范,在課堂教學、科學研究、實習實踐過程中,提高自身學科能力、科學素養(yǎng)和育人水平,涵養(yǎng)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學篤行、求是創(chuàng)新的躬耕態(tài)度;做學生為事的典范,有淡泊名利的堅守,有家國天下的情懷,常懷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堅持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切實承擔起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起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真正展現(xiàn)出新時代地大教師立德修身、敬業(yè)立學、教書育人的嶄新風貌,為加快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最后,再次歡迎各位新同學的到來!祝全校老師們教師節(jié)快樂!
謝謝大家!
|
關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qdjyhjx.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yè)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
|
|